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为调查吉林地区褐家鼠中汉坦病毒病原体基因型及其分布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吉林市区及吉林市所属各县市收集的鼠肺标本,对汉坦病毒抗原阳性标本以巢式RT-PCR法扩增S基因片段上的核苷酸序列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序列分析发现吉林地区褐家鼠携带的汉坦病毒均为汉城病毒,S3...  相似文献   
22.
【背景】外来人侵植物紫茎泽兰自然演化出耐高温种群,其适应机制与各种生理代谢有关。【方法】本文从超微细胞化学水平,对紫茎泽兰抗高温种群、敏感种群ATP酶活性定位,明确其在高温适应性中的作用,试图阐明该草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正常情况下,紫茎泽兰ATP酶主要定位于细胞壁及细胞间隙周围的细胞壁表面;经40℃高温处理后,在不同的处理时间下,抗性、敏感种群之间ATP酶的活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以处理12h时差异最大,具体表现为抗高温种群的ATP酶活性明显高于敏感种群,ATP酶的定位点除细胞壁外,在细胞膜上也呈现大量的分布,而敏感种群在处理12h时的酶活性明显降低,只在细胞壁上有零星的分布。处理24h时,敏感种群叶片已完全萎蔫,细胞结构毁坏,细胞膜破损;而抗高温种群叶片仍然完好,细胞膜上仍有ATP酶分布。【结论与意义】经40℃高温处理后,紫茎泽兰抗高温种群ATP酶活性明显高于敏感种群,初步认为紫茎泽兰对高温的适应性与ATP酶活性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与紫茎泽兰适应性相关的入侵机理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3.
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AFP的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相关.为了建立高效稳定的AFPsiRNA细胞导入方法,本研究构建了AFP慢病毒siRNA干涉载体pRNAT-U6.2/AFPsiRNA.并将其转入HEK293细胞后,Western 印迹表明,pRNAT-U6.2/AFPsiRNA的干扰效率为88.7%(P<0.05). pRNAT-U6.2/AFPsiRNA与4个包装质粒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慢病毒后感染HepG2细胞,感染3 d时GFP的表达量达95%,感染35 d的子代细胞中GFP的表达量仍稳定在85%.GFP表达量的观察显示,慢病毒载体可以高效并稳定表达外源基因. Western 印迹结果也显示,HepG2细胞被病毒感染3 d和25 d后,AFP表达水平均有降低,抑制率分别为74.8%和63.4%(P<0.05).克隆形成实验表明,AFP沉默后,细胞克隆形成个数降低63%(P<0.01),表明HepG2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4.
就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过程中在某些特定时期和细胞中出现的胼胝质壁的活动情况作了介绍,并探讨了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5.
26.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超临界CO2萃取的柠条锦鸡儿籽油对3种(每种15株)临床常见的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柠条锦鸡儿籽油对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籽油对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分别为64~512μg/mL、32~512μg/mL、64~1024μg/mL;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显示,与其生长对照菌相比,籽油作用的皮肤癣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含量明显降低,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柠条锦鸡儿籽油主要是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合成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27.
温度、盐度和pH对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贞  王辉  强俊  徐跑  李瑞伟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893-2899
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温度(20~36℃)、盐度(0 ~16)和pH(5.5 ~8.5)3个主要环境因子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和二次效应分别对吉富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显著.盐度和pH的一次和二次效应分别对吉富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不显著,3个环境因子中任意2个因子之间的互作效应都不显著.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的雄性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温度为36℃、盐度为8、pH为8.5时,吉富罗非鱼最大雄性率可达80%.建立雄性率与温度、盐度和pH三者之间关系的模型方程,并剔除相关不显著的因子后,得到雄性率与温度之间的模型方程,可用于预测吉富罗非鱼雄性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8.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性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机制,分别对不同时期采集的二化螟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水、灰分、元素、脂肪、脂肪酸、甘油、总糖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越冬期幼虫过冷却点及游离水、游离脂肪、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均呈先减后增,而结合水、灰分、高含量元素(K、Na、Mg、Fe、Ni和Cr)、结合脂肪和甘油含量则呈相反变化;越冬期幼虫脂肪酸组分出现变化,但主要成分均为9-十六碳烯酸、9-十六烷酸和9-十八碳烯酸,其中前二者含量呈先减后增变化而后者则相反.越冬幼虫体内理化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其耐寒性强弱.  相似文献   
29.
1.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ingle‐factor hypotheses that have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naturalization and spread of introduced species is the enemy release hypothesis (ERH). Most studies have considered how specialist consumers might affect the success of exotics, but the importance of generalist herbivore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2.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palatability of native and exotic freshwater plants in both phylogenetic pairings and in region‐wide assays, using a generalist consumer (the pond snail Radix swinhoei). 3.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when plants were paired by taxonomic relatedness, the snail preferred native over exotic freshwater plants by a 2 : 1 ratio. The snail also preferred native over exotic plants when tested across 20 native and seven exotic species found growing in Liangzi Lake. 4. Snails consumed more biomass of native than exotic plants,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e ERH and suggesting that exotic species have a potential advantage in most lake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thus helping their invasion.  相似文献   
30.
利用丛生芽和愈伤组织微繁技术培养紫茎泽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  强胜  崔瑾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7):1458-1462
通过丛生芽直接增殖和愈伤组织再分化两条途径建立紫茎泽兰的无性系,可为进一步研究紫茎泽兰入侵的分子生态机制提供植物材料。结果表明:MS+BA2.0mg·L-1+NAA0.05mg·L-1为丛生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MS+BA0.1mg·L-1+NAA0.1mg·L-1和MS+BA2.0mg·L-1+NAA0.2mg·L-1分别适于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而1/2MS+IAA0.1mg·L-1对生根最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